《他像一棵树》
《他像一棵树》全本免费阅读
2019
绝大多数时候,杨文帆觉得自己很孤独,孤独到能和黑夜融为一体,心里空洞迷茫时,他能安静地在桌椅前聆听心跳声。
中学以来,课业压力虽加大,但他足够努力,在老师处听到的多是赞美声。到了大学,许多事情变得复杂起来。
有老师看重他的个人能力为他介绍了项目,但个人能力和经验与标准差如鸿沟,他常常被问题搞得晕头转向。事情已经揽下,自然没有放弃的说法,他一边自责,一边学习,可时间并不等人,老师方面多有不满,同门也渐有微词。
不过一个刚入大学的学生,以往再出色,也不能代表现在万无一失。这是人之常情,但人又很难与利益的各方共情,落到眼前,落到嘴边,便是一个个冷漠的眼神,一声声奚落语句。
杨文帆不会退回壳里,他并不具有放弃的权利,他必须抓紧每一个机会,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很难不否定自己。
他怀疑自己笨,怀疑以前的成绩是运气好,而现在时运不济,他回归该有的地步了。
清醒的多数时间,他的身心都被油煎火燎着,人前他会保持风度,人后他便换了一个模样,顶一件旧外套,闷在纤维里,情绪过去,外套常常是湿透的。
人走在密不透风的黑路时,会异常敏感,无意识听到的话、脑海里随意闪过的念头,常惹得他心慌头疼。
不被理解,不被共情,无人可分享。这是二十岁杨文帆每天经历的真实情感。
他觉得自己沉在深海里,呼吸不畅,一不留心就要死在那里。死,死是件太容易的事,活着多难,可活着才能看到零星希望。
人们常说,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杨文帆两点都不占,他能这样顽强地奋斗,义无反顾地向前走,已然是了不起的奇迹。
但谁理呢,谁会理你的不易,理你的惨痛,谁不是如履薄冰。
于是,近乎走投无路的他来到医院的心理科,医生让他分享情绪,他有太多话堵在嘴边,可说出口只剩“没有”。
医生说:“你只是焦虑,害怕向前的步子走不好,受了打击后,又开始反思走过的路。可你明明知道已经走过的路无法更改,未来的路又在你脚下。”
但,我就是困在这儿了,我有点走不动。
“那你就想想让你快乐的事,让它们带你走出去。”
很久之前,杨文帆和丁知乐谈过一个关于“快乐”的议题,杨文帆说生活之中只有十分之三的快乐,余下的均是磨砺,丁知乐同意这个说法,但也表达自己见解“如果想要得到快乐,我们必须在这十分之三的生活中兢兢业业,不浪费每一刻”。
生命转瞬即逝,人追不上时间。
丁知乐这个人,即便身处最深不可测的深渊之中,也能找寻到向上向善的活力。中考前的那段时间,她整个人都泡在书籍里,从来不爱读书不爱英语的人,竟然能沉住气,没日没夜去记那些晦涩的知识点,最努力的时候,她都是爬在书桌前睡的,即便如此,闲暇时刻她仍还能和他开玩笑。
高压之下畅快的放松,于杨文帆而言是不可能的。在人生重大分叉路口时,他永远是紧绷的,恨不得事情能完美再完美,一丝缝隙都不肯放过。
白驹过隙,在要为自己人生独当一面时,竟生出这种怯意,竟如此懦弱消极,杨文帆从心底里鄙视这样的自己。
但他没怎么有办法,他似乎走向了穷途末路…
过完年后不久,云江开始下雪,往年这时节的雪下不大,但这次不知为何雪下得别样大,早晨六点开始下,到傍晚已经没过脚踝。
云江的大雪并不常见,杨文帆又正好无事可做,便穿了羽绒服下楼去,小区老年人几乎没有外出的,白茫茫的雪地看不见脚印。杨文帆踩着咯吱咯吱的新雪向前走,四十五码的大脚留下规律的痕迹。
他回头看那一长串脚印,笔直得像用尺子丈量过,没有突出任何小块。
涂白那个不正经的“花孔雀”这样评价他,规矩,规矩得像个模型,让你杀人放火比直接杀了你还难。他驳斥他夸张,他头摇得像拨浪鼓,“哥们儿比我们小区的白杨树还正经”。
杨文帆认为完全是悖论,哪有小区门口会种白杨树。
涂白那张脸红了又白,白了又红,最后直接卧倒沙发。算了,没法沟通。
大地被积雪盖住,熟悉的场地也有了陌生感,这处种的是什么花来着,这处又有怎样的树,这边是不是有座花坛。
猜着猜着,杨文帆便自觉停下,他记得小时候和爷爷种过一颗桃树。桃树就在小区的正南方向,当时是报侥幸心理种的,谁曾想春天真发出芽,后来真生出根,再后来结了果,邻里街坊都争相去尝。
他们这块老小区基本无人管,楼上楼下都是熟人,多少沾亲带故,种成一棵果树是造福所有人。
果子不算甜,总透着又苦又涩的气味,但果树属于所有人,不用等熟透就能瓜分完毕。
杨文帆尝过几个甜的果子,是爷爷用苹果和香蕉捂出的甜味。十多年过去了,他仍认为那是尝过最甜最好吃的果子。
当然,人的生命有尽头,果树的生命亦然,这棵老树勤勤恳恳三年后,便因妨碍公共交通被砍除。记得爷爷还怕他伤心,支支吾吾了好一通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,他能从爷爷的话听出道理,可伤心避免不了。果树被砍的那天,他藏在一栋楼后面把眼睛哭成了肿包。
来年春天再不见它发芽,再不见它开花结果,连苦涩的果子再也不能尝。
好在杨文帆的接受能力强大,经历过阵痛不久就能愈合,只是偶尔想起果树,还会没出息地揉眼睛。
当这棵果树彻底销声匿迹,当所有人快忘了滋味时,它在一个晴朗的春天又长出小树苗来。
发现这个惊喜后,杨文帆高兴得跳了老远,一会儿摸摸小桃树的头,一会摸摸它的枝干,每日放了学后,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树苗的成长。
爷爷知道这棵果树,小区的所有人当做没看见般,悄悄等待着果树成长。大约第二年夏天,果树再次结出果来,杨文帆摘下头一颗果子。
很酸,很涩,但杨文帆心里别样甜。
后来的事杨文帆记不太清了,只记得杨暨明带他回了新家,夏天时他想再见那果树,那块空地又是空秃秃一片了。
杨文帆扒开果树位置的积雪,厚雪冰得他两手通红,他执拗地剖着,周围安静得像沉了几个世纪,最后一抹余光要落下时,他竟然看到小草般大小的幼苗。
他见过很多眼桃树幼苗,他很确定,他没有看错。2019的春天来得又别样早,在春节前一天便悄然而至,这小草般的小苗正是“死”过两次的桃树。
杨文帆两眼发光,他被这棵果树的生命力感动,久久不愿移开眼。
大自然鬼斧神工,身处宇宙之中,每个人亦如小树般渺小,但一棵小树有长大结果的理想,它愿意为之奋斗,死过一次便再活起来,死过两次再给它希望,它仍不愿意辜负春天。
人呢,人是不是也要这样。杨文帆突然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,即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