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在古代营销卖奶茶,赚翻了》
《在古代营销卖奶茶,赚翻了》全本免费阅读
“客人,您的酸梅汤。”
祝余将装着满满酸梅汤的瓷碗递给客人,透亮的汤汁在碗中微微晃动,仿佛散发着丝丝凉意。
卖出最后一碗酸梅汤,祝余放下长勺,揉了揉酸痛的手臂。
小半个时辰一刻不停的忙碌,让她的手腕又酸又胀,但看着空无一物的木桶,心中还是十分满足,累也是值得的!
“来晚了,都卖光了!”
两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匆匆赶来,望着空桶,满脸失望。
其中一位身着月白长衫的书生眼巴巴地望着木桶,对着身旁的好友连连叹气,“早该听你的,不该先绕去劳什子诗会,诗会没去成不说,饮子也没赶上。”
好友脸上也满是遗憾的神情。昨日他偶然喝到这酸梅汤,对于嗜酸甜口的他来说,简直是惊为天人。
那酸甜交织的滋味,在舌尖炸开的瞬间,仿佛将这几日的燥热都被驱散了。
今日他特意拉上好友前来尝试,没想到还是来晚了一步。
他转念一想,也觉得这么新奇好喝的饮子,生意好是应该的,只是心中满是可惜。
俩人本打算就此离去,一抬头看到招牌上那幅栩栩如生的酸梅汤画——清透红润的汤汁在碗中荡漾,看起来格外诱人。
这一看,更觉得错过了万两金,心中的遗憾愈发浓烈。
“这位娘子,请问每日何时出摊,存量几何?”
月白长衫的书生终是不死心,上前两步询问祝余。
祝余将散落在一旁的碗摞起来,“客人,小摊每日约午时前两刻到此处开摊,每日共准备饮子四大桶。”
她的话音刚落,周围未离去的客人不约而同地长叹一声。
“哎哟,这才堪堪至正午,就卖没咯!”一位头戴斗笠的老汉摇着头,满脸惋惜。
“准备的量太少咧?”有人小声嘀咕。
“四大桶,不少咯!”立刻有人反驳。
“店家每日能否多做些?”又有人满怀期待地问道。
一时间,没喝到酸梅汤的客人你一言我一语,那遗憾的模样,仿佛错过了什么天大的宝贝。
面对这架势,祝余笑呵呵地耐心回应:“承蒙各位关照,小摊人手有限,为保证口感和新鲜,做出来的量不会太多。”
她顿了顿,眼中满是真诚,“明日定尽量多多熬制,午时前两刻准时开摊。各位赏脸了,多谢多谢。”
新鲜、量不少、口感保障,听到这番回应,客人们纵使满心遗憾,也不好再说什么。毕竟作为食客,谁都不想为了数量,牺牲了这新奇难得的滋味。
秉持着来都来了的原则,客人们也不打算空着肚子回去。
此刻日头正盛,遗憾的客人们心头烦闷,更加觉得喉中干渴。
“来都来了,酸梅汤、绿豆沙喝不到,别的饮子也是能来一碗的。”
正巧,道路这旁,目之所及除了祝余的小摊,最近的饮子摊便是蒋大娘的。
蒋大娘的摊位上,几个陶瓮整齐摆放着,瓮上用红纸贴着对应的饮子名,陶瓮上头盖着浸了凉水的蓝布,瞧着十分爽口。
“来碗紫苏饮!”
方才那位月白长衫的书生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。
“我要一碗桂花饮!”他同行的好友也凑了过来,扬声喊道。
“好嘞!稍等片刻!”
蒋大娘笑容满面,她掀开陶瓮,木勺舀起透亮的紫苏饮,饮子随着动作晃出涟漪,倒入粗瓷碗时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天降的生意让蒋大娘笑得见牙不见眼,迎接着难得的客流小高峰。
因着周围饮子摊所售饮子种类大差不差,酸梅汤、紫苏饮、桂花酿皆是常见,故而客人们并不扎堆,分散到了各个摊位。
相比之下,离祝余最近的蒋大娘摊位生意还是比较红火,她挥舞着长勺,一会儿舀饮子,一会儿递碗,忙活了好一阵,陶瓮里的饮子肉眼可见地少了小半。
待客人渐渐散去,蒋大娘直起腰,用围裙擦了擦手,朝祝余的摊位走来。
“我也是沾小祝你的光了,这一会儿的功夫,就卖了平日小半天的量咧!”她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一团,语气里满是欢喜。
“蒋大娘哪里的话。”祝余停下手中收拾碗碟的动作,眉眼弯弯。
“你酿桂花饮的手艺方圆十里谁不知道?”说着,她递给蒋大娘一个瓷碗,碗里盛着新研制的饮子——绿豆沙。
“方才忙起来没空招呼,这是我捣鼓的新饮子,给您留了一碗,大娘尝尝看合不合口味。”
“哟,怎的还给我留了一份!”蒋大娘眼睛一亮,赶忙用围裙擦了擦手,双手接过碗。她凑近闻了闻,绿豆的清香混着丝丝甜味儿扑鼻而来,“小祝你这闺女太客气咧!”
祝余呵呵笑着:“是蒋大娘你客气!不说远的,就说昨日,您挺身而出、仗义执言,对我这般好,我有啥好吃好喝的想着您一份不是应该的嘛!”
五分真心、五分讨好,祝余的嘴抹了蜜般,哄得蒋大娘直乐呵。
哟!仗义执言、挺身而出。
蒋大娘第一回被人这么文绉绉夸着感谢,觉得浑身别扭、颇不习惯。
祝余这头示好,蒋大娘自觉生意上沾光,还吃人嘴短,便多嘴好心提了句。
“小祝啊,你看你生意这般好,后来的一大帮客人都买不到,何不多做些?”
同是做饮子生意,蒋大娘知道祝余四大桶的量不算少,可也不算多。
若费些时间多熬两桶,也是来得及的,有钱为啥不多赚点?
“大娘,实不相瞒,我这饮子的工序实在不易,想保证口味稳定,需要步步盯着,一刻不得闲。我做的是长久生意,还是一步步慢慢来吧。”祝余掏心窝子般回答,“日后手头松快了,能雇个人便好了。”
说完这几句,祝余不去看周边反应,转头蹲下用剩余的清水冲洗客人用过的碗。
从井里辛苦打上来、大老远拉过来的水,可不能浪费了,她打算将碗洗干净再回去。
祝余知道蒋大娘是好心,但她有自己的考量和打算。
刚才说那番话时,她并没有控制音量,一是为了告诉周围蠢蠢欲动想要放置酸梅汤的店家们,酸梅汤做法不易,若想仿制成她家的口感质量,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,借此劝退一部分竞争对手。
二则是她确实有意在控制每日售卖的数量,饥饿营销。
新鲜饮子上架与现代奶茶店出新品的性质大差不差,初期使用饥饿营销的手段,最能达到宣传利益最大化的方法不外乎预热吊胃口、限量供应、营造抢购氛围。
宣传预热在信息传播十分不发达的古代东京城,毫无用处;这几日客人们的自发购买热情,远超商家人为营造的抢购气氛,故而也无需营造抢购氛围。
这般排除下来,要想使年年有余饮子铺的广告宣传效益最大化,祝余便要坚持每日的鲜亮供应。
若是在这几日疯狂上货、量大管饱,那么不出半个月,有兴趣的前来尝试的客人们便都能满足。
客人们如今日这般抓心挠肝、念念不忘的现象也不会多见。
如现在这般每日保持限量供应,既能满足一部分慕名而来客人的渴望,也能让抢购喝到的客人们有一种赚到的感觉,甚至还会令其觉得手中的饮子美味加倍。
至于未能如愿尝到的客人,听着喝到人的夸赞,只会更馋,一直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