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》
《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》全本免费阅读
沈小梅这个人,曾经让女子监狱的警察都很头疼。
她入狱时年纪不大,只有21岁,但精神状态很不好,易怒狂躁,听到金属碰撞声会踢打监舍铁门,谈话中提及“铃铛”二字时会咬破嘴唇,每天夜里频繁惊醒,情绪极度不稳定。
狱警与她谈心时得很小心不要触及她的敏感点,否则她会不顾一切跳起来,对狱警又撕又咬。
她的劳动改造效果很不好,一般释放出狱后不到三个月,她又会再次因为盗窃回到监狱,面对法官与警察时丝毫没有半分畏惧,吊而郎当地回一句:“不偷,我怎么活?”
姜凌作为罪犯档案管理员,看过狱警给她做的心理评估报告,结论是:
1. 精神障碍:创伤后应激障碍、偏执型人格障碍;
2. 危险性评估:再犯风险指数92%,暴力倾向与情境触发高度关联;
3. 改造难点:对“小月”的偏执崇拜构成封闭认知体系。
可是,小月姓甚名谁、家住哪里,沈小梅并没有交代清楚,但她提及“小月”时眼露崇拜与欢喜,她说小月一身白衣仙气飘飘,衣服干净得像雪一样。还说小月就像观音菩萨一样,从来不嫌弃她脏,为她取名字,给她做吃的,教她认字,还给她讲睡前故事。
沈小梅入狱前收缴的个人物品中,有一个铜制的自行车铃铛,顶部有凸起的凤凰浮雕,这是车牌标志,侧面铸有拼音“FENGHUANG”,底部则刻着一个字:脏。面对狱警的询问,沈小梅说铃铛是小月留下的宝贝,不能丢。
现在金乌路派出所出现偷盗自行车铃铛的事件,难道与沈小梅有关系?
想到这里,姜凌跟在案件组同事身后,缓步来到警务大厅。
李振良一看到她便关切地说:“你来做什么?刚刚姚所不是说了接下来你只需要专心做宣传手册吗?”
姜凌:“我想看看。”
李振良倒也无所谓:“行,你要是想参与,那也欢迎。”
警务大厅里,报案的中年妇女正用手帕擦拭额头的汗水。她的自行车斜靠在门口,车把上光秃秃的只剩下螺丝孔。
“警察同志,我这可是原装的铃铛,铜的!再配一个同样的得花我15块啊。”她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到底是哪个天杀的,怎么连个铃铛都偷?”
李振良蹲下身检查车把,金属表面残留着新鲜的划痕。
“这人也是熟手了,我记得去年报案的时候车把上划痕有十几处,深深浅浅的,这回划痕不仅少,还浅了许多。”李振良一边嘟囔着,一边从裤兜里掏出记录本。本子上贴着一张现在流行的不干胶贴纸,似乎是位知名的港台明星的头像照。
察觉到姜凌的眼神,李振良冲她扬了扬记录本,指着不干胶贴纸笑着说:“翁美玲,我女儿的偶像,你喜欢?”
姜凌摆了摆手:“没。”
李振良是个话痨,一说起自家女儿来滔滔不绝:“我姑娘才七岁,就晓得追星了,买了一堆翁美玲的贴纸,逮哪贴哪,嘿嘿。”
他又口袋里掏出钱包,指着内夹里的照片,得意洋洋地说:“怎么样?可爱吧?像不像我?”
姜凌的目光落在那张小小的彩色照片上。小姑娘穿着条白色泡泡裙,头上戴着个小珠冠,红通通、胖嘟嘟的小脸,大眼睛亮晶晶的,像个精致漂亮的小公主。
美玲,真是个好名字。
姜凌记得,沈小梅曾经在食堂抓住一个犯人往死里揍,她的理由很奇葩——
“为什么叫美玲?你为什么要用这个玲字?我一听到铃铛响就头痛,我打死你这个贱人!”姜凌至今记得她瞳孔中闪烁的疯狂光芒,像两簇在黑夜里燃烧的磷火。
报案的中年妇女坐在椅中,嘴里依旧说个不停:“我这可是凤凰牌,铃铛是铜的,镀了铬,贵得很。真是杀千刀的!警察同志,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偷单车铃铛的小贼抓起来,让他给我赔钱!”
接警的刘浩然尽职尽责地做着报案记录,周伟拿出相机,对着铃铛被盗的部位拍照存档。
李振良温和地安慰着报案人:“王翠敏同志,您的报案我们已经受理,接下来一定好好调查。不过你也知道,自行车铃铛属于车辆配件,体积小、价值低,取证不容易。你放心,我们所长说了,群众事,无大小,我们一定会认真走访调查,争取早日破案。”
报案的王翠敏见警察态度这么好,心情也好了许多:“行吧,我还得回家做饭了,先走了。你们要是有什么消息,一定要通知我啊。”
刘浩然整理着报案记录,周伟笑着说:“您好走,放心,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的。”
等到王翠敏离开派出所,刘浩然叹了一口气,拿钢笔点着报案记录道:“从去年开始,这已经是第12起类似报案了。”
周伟也跟着叹气:“是啊,你说谁会偷自行车铃铛?”
李振良提议:“查一查修车的摊贩?说不定就是他们偷的。”
刘浩然摇头:“我们走访过失窃附近的修车摊,没发现异常。虽说换个铁铃铛只要二块五,但好歹也是钱嘛。”
周伟比较细心:“不是铁的。我记得这12起失窃案里,全都是凤凰牌原装铜铃铛,价格要比普通铁铃铛高不少。”
刘浩然也想起来了:“哦,对,全是铜的,一个得15块。这人也是有眼光,专挑贵的下手。”
李振良再一次发言:“有没有可能是小孩子手欠,觉得铃铛好看,闲着没事捣蛋?”
周伟抬了抬手:“有可能。你想啊,如果是专业的小偷,有那功夫下铃铛,不如直接偷车,不仅动静小,倒手还能卖百把块钱,性价比更高。”
刘浩然也跟着说:“是啊,我们也觉得是小孩子捣乱,偷着玩。”
李振良问:“那你们有没有查过卖破烂的?说不定有孩子偷了铃铛就当破铜烂铁卖了换糖吃。”
周伟摇头:“查过附近几个大的收破烂门店,没问到。如果是私下里交易,一来走街穿巷收破烂的人多,二来他们敢收新铃铛肯定不敢说出来,问也没用。”
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破案感觉很难啊。
李振良不由得感慨了一句:“就算是小孩子,也得找到好好教育一下。这俗话说得好,小时偷针大时偷金,早点教育也能让他莫误入歧途嘛。”
姜凌暗自思索。
沈小梅2003入狱时年方21,现在1993年,她正好11岁,可不就是小孩子?偷铃铛的人,是不是她?
姜凌闭上眼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